如何科学坐月子,家道家政干货送上
月子,医学上指的是产褥期。在传统文化里,孕妈妈子啊生了孩子以后,要坐月子。孕妈妈在生了孩子以后,比较虚弱,正好可以在坐月子期间恢复。
那么怎样坐月子才科学呢?
在“月子”期间要特别注意产妇的衣、食、住、行。
▶衣◀
产后出汗多,产妇的内衣和内裤应选择吸汗、透气性好、无不良刺激的纯棉制品,应宽大舒适。内衣裤应每天更换,晾洗衣服时,最好能在阳光下暴晒,以达到除菌的效果。下地行走时,要穿带脚后跟的软拖鞋或穿一双薄棉袜,避免脚部受凉。
▶食◀
传统的“月子”观念里认为产妇要“大补”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“月子”里的饮食要注意食材丰富,营养均衡。需要注意一下几点:
1、产后妈妈喝汤不要太油腻。如果肉汤太过油腻,通常脂肪含量就会过高,妈妈饮用之后,乳汁中的脂肪含量也会随之增高。当小宝宝吃到含有高脂肪的乳汁时,由于不被吸收,容易引起新生儿腹泻,也是俗称“脂肪泻”。所以产后妈妈喝汤不要太油腻。
2、不要以为只有鸡汤、猪蹄汤才有营养,蛋汤、蘑菇汤、菜汤等较为清淡的汤也照样适合孕妈妈。
3、食用桂圆、黄芪、当归等中药煲汤最好等恶露排尽后在补,不然有增加产后出血的可能。
4、忌生、冷、辛辣的食物,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。
孕妈妈们要多吃点动物肝脏、动物血、瘦肉等含铁食物,预防缺铁性贫血。剖宫产的孕妈妈们要等肠道排气后才能进食;手术后8小时可以喝点白开水、米汤、蒸鸡蛋等稀软的半流质食物,以促进肠蠕动,减少腹胀。
传统月子里是少不了红糖的,红糖含有许多微量元素和矿物质,有助于促进产后营养、能量和铁质的补充,产后喝红糖具有利尿、活血化瘀的作用,可以促进子宫复旧和恶露的排出。
但是红糖虽好,也要食之有道。产后妈妈和红糖水不要超过十天,吃的过多、过久会适得其反,容易影响食欲、引起多汗、恶露不断等不良情况,不利于子宫的恢复,甚至身体健康。红糖可以加入水中煮开沉淀后饮用,也可以与小米一同煮粥服用。
蔬菜、水果富含维生素、矿物质以及维生素C,是产后妈妈的健康美食。营养专家建议产后妈妈除了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、蛋、鱼类食品之外,还要每天吃蔬菜300~500克(绿叶占三分之二),水果200~400克,这样不仅可以均衡营养,促进身体康复,还可以起到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。新妈妈的胃肠功能较弱,所以不要吃过量的蔬菜和水果,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蔬菜、水果要放至室温后再吃,同时要注意清洁卫生,蔬菜、水果食用前应清洗干净。
很多妈妈有便秘或者排便困难的问题,而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,可以促进肠道蠕动,起到防止便秘和减少肥胖的功能。
▶住◀
产妇及婴儿居住的房间应宽敞明亮,具备良好的通风。产褥期间应开窗通风,产妇应避免风口处。天气炎热可以开空调及风扇进行降温。一般室内温度控制在26度左右。
房间光线应充足,白天拉开窗帘,让阳光照射到房内。晚上关闭窗帘,营造安静睡眠环境。通过光线的变化,使新生儿建立作息时间,避免吵夜现象发生。
▶行◀
传统观念认为,产后必须要卧床休息,不能下地,否则身体会无法恢复。其实,分娩后一直卧床不起,首先不利于恶露的排出和伤口的恢复,长期卧床会造成下肢血液循环不畅,出现下肢静脉栓塞。
产后活动以不感到累为原则。顺产后3—4小时可以坐起来,6—8小时可以坐起来进餐,下床排便。产后第1次下床如厕或走动时,要有人陪伴,以防因体虚而晕倒。
剖宫产取尿管后准备下地,应先在床边坐半小时,使身体适应,再在家人的搀扶下下地行走。
产后1周左右可以做些产后形体恢复操,有利于子宫复旧,还能促进盆底、会阴肌肉弹性的恢复。产后10天左右可以做些轻微家务,但切忌久蹲、用力过猛,以免腹压增高引起生殖器损伤。
希望各位孕妈妈能坐好月子,身体快速恢复起来。